疫情发生后不久,在南京南站一楼出站大厅便多了几道绿色“门”,出站旅客都要穿门而过。摆放在一旁工作台上的监视器,显示着经过旅客的体温状况,一旦遇有异常者,将自动报警。
这套设备是南京国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业科技)为应对疫情防控,自主设计生产的门式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仪。春节以来,该公司近30名员工加班加点,目前已生产近百套成品,用于我市机场、火车站、地铁、高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快速筛查发热个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并支援北京、苏州、盐城等地。
临时受命,停产项目“重装上阵”
“你们能否生产红外测温仪?可用于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对发热人群进行体温筛查?”1月22日,国业科技开完年终总结会即将放假时,总经理姚霞林接到了市工信局和玄武区发改委的电话。
“从技术上来讲,我们公司可以生产红外测温仪,但因需求少、单价高,早已停产。”姚霞林说,因此需要重新设计、改装和测试等。
1月27日,国业科技接到了我市首批40台的订单,要求一周内完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早在年初一,我们就发出了动员令,要求全体员工尽快到岗,应对疫情防控的生产任务。”姚霞林告诉记者,公司40多人很快便有近30人到岗,投入到紧张的复产、转产中,24小时轮岗制加班加点生产。正值春节假期,面对一些紧缺的零部件,他们从其他产品上拆下来应急使用。
年初三当天,5套利用三脚架支撑的简易版体温筛查仪分别在南京禄口机场、南京火车站、南京南站架了起来。经过不断测试、优化,国业科技如期完成了首批40台订单,投入到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区域。
甘冒风险,研发人员当起装配工
不到30岁的徐安康是一名无人机研发人员,为转产红外热成像体温筛查仪,他年初二便赶回了公司,至今未休一天,从方案、图纸,到现场安装、测试,徐安康一直奋战在第一线。“设备架在高处,不能保证筛查效果,在现场反复勘查后,发现装在门上的效果最佳。”徐安康说。
在加班加点的近30名员工中,有10多人和徐安康一样,都是研发人员。“他们都是公司的宝贝,一旦受到感染,后果很严重。”姚霞林说。“但我们的施工地点基本都是人流大的机场、火车站。”副总经理张东说,因人手少,最后只能研发人员也到施工现场当起装配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在机场、火车站等地施工,由于防控措施得当,目前全体员工未现异常。
姚霞林透露,他们已经做好了连续奋战的准备,从2月10日开始,准备再投产1000台筛查仪,应对接下来的企业复工、中小学开学、企事业单位上班等疫情防控需要。
多方支援,“门”背后还有他们
“之所以能够快速生产、应对疫情,离不开多方的支援。”姚霞林坦言。
在确定设计方案后,门框的生产成了难题。驻点在国业科技的市工信局工作人员,积极协调江宁区工信局联系我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协助生产配套门框。
“为保障测温准确,筛查仪需要与‘黑体’比对,我们公司实验室只有一台,导致产能受限。”姚霞林说,市工信局驻点工作人员随即与南京理工大学联系,借到一台“黑体”支援。
生产筛查仪急需一种AV接口的显示器作为监视器,此时珠江路各大店铺几乎全部关闭。经过多方协调,张东被拉进了一个有珠江路上180名“老板”的微信群,做平板生意的个体老板秦先生第二天便送来了电视机,而且是无偿捐赠……